一款「轻而美」的「视觉笔记」App#猜猜是谁

「视觉笔记」的逐渐兴起

近一年来,由于铺天盖地「类Notion」产品的出现,使得不少用户对传统「文字笔记」或者「混合排版笔记」出现了一些「审美疲劳」。

这时,由 Heptabase 较早提出了主打「视觉笔记」的概念,这点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视觉笔记」运用了人们对 视觉形状,相对位置,空间层级的认识, 突破了传统笔记 线性浏览 的维度。 在帮助理解识别这点上,其实有研究可以佐证,palm的创始人,后来去研究脑科学,在新书《千脑智能》里提到,我们的大脑有相当的部分被用于相对位置的识别能力。这种能力独立于语言表达和逻辑,更像是我们以前所说的要开发左右大脑的感觉。

不过,在具体使用 Heptabase 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还是一款多种 View 切换的高度结构化笔记,虽然我个人很喜欢这点,但是既然说到「视觉笔记」,感觉还是缺了一点什么。 下图为 Heptabase。

在今年上半年,我被推荐了一款轻量级的视觉笔记 App,由于App比较新,当时我决定再观察一下。时至今日,这款 App 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完成度也很高,今天我就介绍一下这款「轻而美」的「视觉笔记」。

这款视觉笔记 App 名为:氢图

氢图登场

氢图的创作者来自于前「幕布App」的团队。他们还做过一款卡片知识整理记录的工具「氢刻」,我们之前也有过介绍。

氢图 是一款 Web App,可以在不同系统的浏览器内打开。 其操作也非常简单,任何用过白板或画布类工具的用户,都可以立刻上手。 很多操作习惯都是此类App 通用的 ,例如 空格键拖动画布,快速添加箭头连线和形状等等。

视觉性

既然被称为「视觉笔记」,氢图 在视觉上还是花了些心思的,这点比 Heptabase要强。目前氢图支持:

  • 多种形状
  • 多种颜色样式
  • 文本标题
  • 元素间的连线(类流程图)

单单从视觉性这点来看,氢图似乎很像一个轻量版的流图工具,虽然不像 ProcessOn 那么「大而全」,但基本也覆盖了常用的视觉表现形式。

笔记性

尽管 氢图 很强调视觉特性,不过在笔记该有的功能上考虑得也挺周到。

氢图 内有一种元素称为「卡片」,其实就是卡片笔记, 这点倒和之前的「氢刻」App 很像。 在卡片笔记内,我们可以添加多种格式的文字。卡片编辑支持 Markdown 语法快捷,而且支持“/”命令行的功能。 如果有用过 WordPress类模块化编辑器的话,会发现, 氢图的卡片笔记也可以按照模块进行手动拖放排序,非常方便。

不仅是卡片笔记,在其它的视觉元素形状里,我们也可以填充带格式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视觉元素笔记。

笔记内容的搜索,也很方便,只要输入关键字,App 就会将相关的卡片笔记或元素形状逐一罗列出来。点击某个结果项,画布就能立刻跳转到相应的元素位置。

结构性

氢图 的视觉笔记结构以每张「图谱」为一个文档单位,图谱与图谱之间可以按树状结构多级嵌套收纳。 这就是经典的「文件夹」结构。

除此以外,氢图 也提供了一个视觉化的排列结构。 每张图谱可以在其它图谱中创立一个直通的快捷方式,这个快捷方式会带有目标图谱的「缩略图」。通过缩略图,我们可以大致看见里面的内容。当我们点击这个快捷方式的时候,就会直接进入到目标图谱里面。 这种方式,有点像传统笔记里面的跳转链接,不过现在变得更加「视觉化」了。

如果我们将这种嵌套运用到更多的图谱里面,那么就可以构建出类似下面这样互相嵌套的图谱,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文件夹结构」的可视化补充。

其它特性

氢图 目前还是一个偏向个人的视觉笔记工具,没有像 Figma 那样的多人实时协同。 不过仍旧可以分享已经完成的图谱给其它用户浏览查看。 另外, 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氢图的导出功能还是不错的,有很多 App 都不让我们方便地导出数据,希望绑定用户。 但是 氢图 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导出选项,让我们可以保存和掌握自己的笔记数据。

最后

目前氢图还处于公测阶段,可以完全免费注册使用。之后,除了免费的版本,应该也会逐渐推出高级会员等付费版本。 我个人觉得,这款产品虽然轻量但完成度较高,而且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广告之类,算得上是业界清流。

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立刻前去试用,也欢迎给他们的开发者留下反馈意见甚至吐槽。

氢图官网

https://qingt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