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大多数人讨厌开会,我也讨厌。
一说到开会,大家想到的就是,领导发言,大家鸦雀无声;或者一群人瞌睡,一群人在那里吵架;或者大家装模作样记笔记,最后会上的要点全然不知。
其实大家并不是讨厌真正的沟通,只是讨厌「低效的会议」。
低效的会议,就是谋杀,谋杀所有在座人的时间。
关于开会,火箭君有一点心得。
例如:基本上每个会议一定要有 agenda,否则讨论就会发散开去。 会后多少要有记录(哪怕就两行字),否则真的就和没开会一样。 与会的人如果没有基本共识,也不要开会,否则只会吵架。如果老板或员工不懂得开会效率的意义,不如换人换工作,否则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如果一份工作从来不要求开会,这也不是什么好事,说明给这件事很低级,低级到没有沟通的必要,只有单方面的服从义务 ……
总之,沟通虽然很重要,但低效的会议就很讨厌了。火箭君一直希望有人推出一款帮助大家聚焦于开会效率的应用,现在有了,太好了!
MindUp 登场

Mindup 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物种。 有点像是以前的 揭示板,共享日历,TODO清单,和现在的 各类协作云工具的融合。 但是 Mindup 牢牢抓住了「开会」这件事作为突破口,不像很多工具那样宣称各种全能。Mindup 提供了 如下的特点:
设置 agenda 和 会议目标
很多会议的失败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议题开始。
Mindup 要求开会者设立清晰的提纲,这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而且有助于后续的讨论聚焦和会后的问题汇总。对于常用的会议「套路」,Mindup 还能形成模板,供大家快速套用。

汇总会议材料
开会材料,例如:PDF, Word,表格,PPT…… 都可以通过「附件」一次性收纳,方便与会者随时翻阅。这个算是基本功能了吧。

评论观点记录
agenda 下面可以附带评论,甚至小型投票。这使得观点的觉察和整理变得易如反掌。
而且留下记录也不容易形成甩锅,例如:张三就是强调「老子在会上没说过」,除非我们录音了,否则只能算了。

电子邮件联动
海外对 email 还是情有独钟的。 火箭君也很喜欢。
email 其实是一个独立的异步沟通系统。作为世界标准,不依赖于哪家的平台。有空我们再深聊。
联动 email 可以让很多没有使用某个平台,或者出差在外,时间段上不方便的用户一样可以参加到会议讨论中来,也许只要发表一个意见或投个票即可。 甚至不用打开 Mindup。
而我们国内的协作平台,有不少家喜欢构建一个「大而全」的封闭平台,干掉 Email, 干掉即时聊天,干掉PPT,干掉Word …… 有种让用户失去沟通选择余地的倾向。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行动规划、待办清单
为了让与会者可以 accountable,有必要在会议当成共识的时候,立刻列出计划或行动清单,最好指派到负责人或小组。
Mindup 集成了这个功能,让与会者可以看到各自的责任所在,并且受到监督。

支持视频会议等接入插件
其实到这个程度,会议的精髓都有了,大家是否要照个面都不是必要的了。但如果我们愿意,也可以通过 Mindup 接入 Zoom 进行视频会议,让大家有更「人性化」的「脸对脸」接触。

另外,Mindup 也支持微软在线Office,谷歌在线文档的接入。后续应该会有更多的生产力工具插件对接。
最后
Mindup 并不是特别酷炫的那类应用,但火箭君觉得它牢牢地抓住了会议的精髓,很好的提升了以下几个环节的生产力:
- 会议的开始准备
- 会议讨论的进行
- 会后的分工部署
- 会议历史记录留存
作为一款海外应用,Mindup 也许不会再国内普及,但是对我们深受启发,包括开会的模式,是否可以更有效率?是否可以少点形式,多点实质?是否可以多花点时间准备 agenda?
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知道很多互联网产品经理在关注我们「效率火箭」 ,现在大家的机会来了,中国版 Mindup 就等各位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