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 App 都有一套自己的「云存储」,就像每个家电公司要自带一个发电厂

设想一下,我们买了一台冰箱,这台冰箱到货后,在家里摆放好,我们却发现不能插上电源。

冰箱电源接口很奇怪,电流电压也不是公开标准,我们必须向冰箱厂商每年交一笔特定的「电费」,才能通过特殊的线路获得供电,这样才能用得上这台冰箱。

不仅如此,我们的电视,电脑,空调,洗衣机……所有电器,都有自己的供电接口和线路,我们不能将家电的电源插入通用接线板。而几乎每个家电生产厂商都自己准备了一个发电厂,或者即使没有发电厂,家电公司也从供电局那里拉一条线路改装成自己的专有供电线路,然后卖给客户。

我们每个电器用户的家里都必须要接入奇奇怪怪的各种电线和插座,要单独向每个电器厂商缴付不同的电费,有时可能自己也分不清每月付了哪些电费。

这个情况看起来虽然很荒唐,但却是我们不少 App应用的常态。 不少 App 向我们提供方便多端数据同步的「云存储」服务,这是好事情,但…… 每家 App 都会提供自己的「云」,这就像每家自带了一个电厂一样。

笔记工具也好,任务看板工具也好,专业数据统计也好,娱乐服务也好,这些领域中有不少是需要「云存储」的 App。只要有机会,这些 App 都会牢牢地抓住「数据主导权」,让用户数据只能锁定存储在 App 商家自己的「云」上。 用户其实没有选择,甚至有时用户即使想要一份离线备份,也是一种奢望。

未来呢?

火箭君觉得: 在未来,App 的「云存储」 应该是一种基础设施,就和「水电煤」一样。

从用户体验来看,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让每个用户为每个「电器」单独接入一条「供电线路」。 换言之,我觉得 App 订阅费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理由存在,而不是单纯为了给用户提供割裂的「云存储」。所谓「割裂」的云存储,就是用户为不同的App准备了不同的「云账号」,这些数据在不同的地方,难以互通。 我插上插头只是为了让微波炉热饭,同个插座也能给笔记本充电,我并不关心电流来自微波炉厂,还是火电站,还是核电站 …… ,对我来说,电流就是来自「同一处」。这点可以参考谷歌的云服务体系。

从用户隐私角度来看,「云存储」如果和 「电流」一样如果是由第三方供应的话,那么隐私反而在很大程度以得到保障。一些简单的应用就可以抛弃所谓的「后端」了。用户数据只在用户本地消费,远程加密存储在第三方的云上,传输也是基于成熟的加密协议。

如果应用厂商愿意放弃收集用户隐私数据的话,「第三方云」是一种理想的方案。App 只负责提供服务,并不关心用户的隐私,用户的数据在一个第三方的「保险柜」里。如果,有厂商伪装成保护隐私,却要偷取数据,那么在第三方的云端会留下审计痕迹,在用户本地也可能留下痕迹,最终如被发现将会身败名裂(假设是个有诚信的商业环境)。

通用的「云存储」也许不是完美方案,但比起每家 App 厂商「自建云存储」的现状来说要靠谱很多。 因为自建云存储的数据就在厂商自己范围内,是否窥探和分析完全依赖厂商的自觉,毫无约束。而现在这些厂商都会说,我们必须保留用户的数据才能提供服务,以后这个借口将不复存在,谁在无节制的收集隐私,将会变得一目了然。

从用户成本来看,或者从 App厂商的成本来看,第三方云存储,显然会让整件事情变得更经济。 这符合社会分工的规律,也符合规模经济的理念。 App做好自己的事,云存储也做好自己的事,各方组合在一起,远比大家各自实现整套功能要划算。 随着存储规模的上升,云存储的边际单价也会下降,App厂商则可以更好的将精力放在提供服务上。

现在呢?

奇怪的是,现在这个阶段,把 App「云存储」作为独立的「基础服务」,并没有在用户感知的层面中大范围的发生。不过,在 App厂商层面,大多厂商已经开始租用成熟的云存储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只有少数几个超级大厂则会自建整套云。(相当于自建发电厂)

但总的来说,许多 App厂商宁可不惜代价自建「发电厂」,也要把用户数据牢牢握在手里。这些数据如此宝贵, App 厂商只愿意将它们变为自己的「私产」,毫无松手迹象。

让人欣慰的是,有些积极的苗头也在显露。 Apple 生态 的 iCloud 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个 App 和用户以外的「第三方云存储」,许多 App 可以不用自建云存储直接将数据托管在安全性更高的 iCloud上。如果用户都采用这类 App,那么对于用户来说,至少在「云存储」这点上,后续只要对 iCloud 用量付费即可,但一般App占用的数据其实完全可以被 iCloud 免费容量所覆盖。换言之,Apple 建了一个小型发电厂,每月可以用免费的几十度电,App 厂商只要能提供接上「标准电源」的「电器」即可。

我们注意到,Apple这么做是因为,无论是严格的隐私策略,还是建设 iCloud,Apple 都有「实力」可以支持自己的生态。所以,另一种可能是,从现在开始,一些难以描述的「强制力」会逐渐介入「云存储」这个领域,最终强制将「云存储」变为一种基础服务,并列于「自来水、电力、煤气、电信」等传统的基础服务之中。

最后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我们也不用坐等事情发生变化。 我们还是可以也应该要掌握自己的数据。

例如:火箭君一直鼓励大家选择可以导出本地文件的 App。如果能通过 本地文件 + 第三方文件云服务 实现数据同步的话,也算间接实现了上文所说的「第三方云存储」。 关于这个「基于文件」的方案,火箭君也有点想法,我们可以在下次交流,强烈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感想,启发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