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OneNote 再续命5年,支持 Markdown 的 OneNote 插件

OnenNote 是一款受到广泛用户喜欢的早期笔记软件。 它由微软从 200X 年就开始推动。除了 微软 Office 家族中带有 桌面版 OneNote 以外, OneNote 还有免费的轻量版本(预装在部分Windows系统中)。 OneNote的图标也换过好几次了。

OneNote 早在 Notion 这种模块化笔记出来之前,就提出了模块化的概念。 遗憾的是,OneNote 虽然出道早,虽然背景雄厚,虽然广受欢迎,但是和微软其它一些产品一样,有点不思进取。Onenote 始终停留在10年前的水准上。 其中被人诟病很深的一条是,竟然不支持 Markdown(其实还不支持双向链,不支持复杂检索,没有XX 还不支持 ……)。

但是喜欢 OneNote 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理由,火箭君很长时间就在使用 Onenote,直到今天,还有小伙伴在后台留言 OneNote 相关的讯息。

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 OneNote 的重度使用者,只要 OneNote 可以支持 Markdown, 就愿意让这款笔记工具续命个几年。

现在有了一个名为 OneMark 的插件,让 Markdown语法 支持 立刻出现在 OneNote 里面,不用苦等微软了。

OneMark 登场

OneMark 是一个 MS Office 插件, 安装成功后,会在 OneNote 的工具栏内多出一个专属菜单。

一般使用时,在OneNote的段落里只要直接输入 Markdown 语法的文本即可。按下回车后,MD文本就会立刻被渲染成带格式富文本。 如果需要也可以将富文本转换为MD源码查看编辑, 不过一般情况下应该不会那么折腾。

另外,OneMark 支持 ToC (内容目录)功能,可以快速生成笔记的目录,这点对于长篇分段落的内容来说比较实用。 即使这些内容不是 OneMark 渲染生成的, 也可以被整理出来。

很讽刺的是,由于 OneMark 能够将 OneNote 笔记 逆向转换为 Markdown,如果有些以前写的 OneNote 内容,现在就可以导出为 Markdown 了。 也就意味着可以保存到外部笔记了。这就很神奇了,特别适合希望 逃离 OneNote 转入 纯Markdown 例如 Obsidian,Typora 之类 App 的小伙伴们。 讽刺的是,这就不是给 OneNote 续命了,而是加速它「送命」了。 🤣🤣

One Mark下一个快速的技巧是,在当前 OneNote 段落下按下 F8,就会把Markdown 文本 加入剪贴板,方便我们复制到其它地方。

其它方案 和 注意点

OneMark 目前不支持 免费版(UWP版,轻量版) OneNote

OneMark 目前只支持 Office 家族下的那个OneNote, 作为一个Office 插件形式。下图为 Windows 自带 OneNote,会发现并不被此插件支持。

关于 OneMark 背后

火箭君看到,OneMark 官网 第一反应是,这就是当年另一款小工具 剪贴板助手(CC一下)的网页样子,似乎和马克飞象(早前给印象笔记加 Markdown 的工具)也有些微妙的联系,稍微查了一下,的确也是。 这家还出品了一些小众工具,都挺实用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软件本身没有数字签名,需要用户自己有较高的风险判断力,以及对下载来源有所信任和认识。

另一个选择

另一个 老牌 OneNote 插件,OneNote Gem 也有支持 Markdown的功能,而且还附带很多其它功能。 但是价格没法让人喜欢起来,我也没有用过,难以评价。 这几年来也是一直听人提起过而已。 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一搜。

最后

如果各位在这个笔记工具满天飞的时代,对 OneNote 还有点怀念的话(很多人连续用了可能都不止5年了)。 那么, 免费的 OneMark 插件 一定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的血液。

如果要求不高,做些简单 Markdown 笔记就足够了,同时得益于 OneNote 自身的机制,也补足了 Markdown 图床的问题。 OneMark是个很理想的增强插件。

退一步,如果想要导出 OneNote笔记 到Markdown 文本,其实这个插件也能用上,岂不美哉?

OneMark 官方网站

https://onemark.neuxlab.cn/

专注浏览网页时,双手「全键盘操作」的方法,不用去碰鼠标

我们知道,很多高效率的工作流程中,基本操作都是依靠键盘完成的。

我个人日常写写东西时,就会用到大量键盘快捷键,例如:CTRL+B 加粗体 / CTRL+F 搜索; 即使 Markdown 其实也能算是一种格式快捷键吧。

我们会发现,快捷按键让我们双手可以始终放在键盘上,不用切换手势去拿鼠标。而当我们切换手势时,我们的思路或多或少会有些打断;另外比起拿鼠标,按下快捷键每次大约可以节约零点几秒时间,由于常规鼠标的动作如此之频繁,累加起来节约的时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这里我并不是想说「快捷键」如何如何厉害,而是说,如果一款软件支持「快捷键」,我们就可以多一种高效操作的选择,值得我们一看。

日常使用的浏览器,其快捷键就很丰富。火箭君平时就在高密度使用。今天值得我介绍一下的,并不是单纯的浏览器自身常用快捷键(这个文末会附带列出一下),而是 一款浏览器插件,它可以让我们浏览网页的键盘操作达到 「登峰造极」的程度

这款插件,名为 Vimium

Vimium 登场

Vimium 原本是一款海外的开源浏览器插件,主推 全键盘浏览器操作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个插件和全键盘操作的文本编辑器 Vim 有关联。

一位国人修改了 Vimium, 产生了另一个开源插件 Vimium-C, 可以更好的支持中文。文末会放出原版和C版两款插件的地址。

Vimium 支持 Chrome内核的浏览器,我现在就在 Edge 中使用。另外貌似还有支持 FireFox 的插件,不过FF已经不是主流了,也就看看就好。我们可以在 插件市场(扩展市场)中直接搜到并安装在浏览器之上。

Vimium(或 Vimium-C,以下统称 Vimium) 的特色在于,以下几点:

点开链接不用鼠标

在浏览网页时,我们大概率会用鼠标点击一个链接。 这是一个高频且几乎不可替代的鼠标动作。

我个人觉得 Vimium 比较有趣的想法是,用键盘快捷键替代掉这个貌似「最不可能替代」的动作。

安装了插件后,我们在浏览网页时,只要按下 f ,就会出现一个 所有可跳转网址的「高亮快捷标识」。 然后我们再次输入 标识的 字母,就能打开相应的链接。 例如:下面页面,按下f后会出现各种高亮标识, 我们再次输入 ad,就能打开 Images 相应的链接。 整个动作 不需要鼠标操作,在键盘上一气呵成。

全键盘快速导航

在浏览网页时,我们按下 o, 就可以呼出 快速导航栏,里面键入关键字 可以快速从 浏览历史,网页书签 中找到相应网址, 供我们选择打开。 这个快捷动作让我们不用去点击浏览器的导航栏, 而且导航的候选内容似乎比浏览器原生的更好一些。(浏览器原生 CTRL+L 也可以快速导航)

其它快捷动作

另外,Vimium 有一套完整的 快捷键列表, 可以代替很多鼠标动作。 我个人常用的比方说: 按下 gg, 可以快速 回到网页顶部, 特别适合浏览长文后,不再需要用鼠标向上滚动,其实 浏览器的 CTRL+HOME 键也可以做到,不过感觉没有 gg 来得快。 如果我们熟悉 Vim 文本编辑器的一些快捷操作, 那么诸如 HJKL 之类的方向操作也能变得很容易上手。

想了解更多细节 可以 在网页上键入 ?,查阅快捷键的详细列表。

一些问题

尽管,Vimium 的「全键盘操作」思路别具一格,取代了很多鼠标动作,但是仍旧有下面这些遗憾,我们要根据使用场景和自身需求进行判断,是否用得上 Vimium 的特性。

稍复杂的 Web App 中几乎不能用

这个插件,只适合纯粹的页面浏览,但凡是需要交互的 WebApp,就不太有用。 一方面,大量输入类的 Web App 中 单纯的字母按键已经有输入用途了。 另外很多 WebApp 自己也已经有快捷键体系,容易和 Vimum 产生冲突。

划选操作,较难替代

当我们浏览网页时,如果需要划选高亮摘要,还是鼠标操作更舒服。

如果我们加装了一些划选插件,鼠标操作以及附加的菜单功能会更加突出。 键盘操作反而没什么额外加成。

快捷键污染问题

浏览器本身有一套 较成熟的 快捷键体系,如果大家已经熟用这套原生快捷键,Vimium 反而可能产生一些「规格污染」问题。 考虑到浏览器的快捷键体系已经是事实标准了,主流浏览器几乎都是一样的, 而且还扩展到一些其它App上,所以个人倾向于这个标准应该被继续传承下去。

最后

无论如何,要感谢 Vimium 和 Vimium-C 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选择,的确在适合的场景下, 全键盘操作有一番用武之地,不过未必适合所有人。

具体安装,请到浏览器所属的 插件 Store,搜索:Vimium。

以下是开源的地址和参考信息:

原版 Vimium

https://github.com/philc/vimium

Vimium-C

GitHub – gdh1995/vimium-c: A keyboard shortcut browser extension for keyboard-based navigation and tab operations with an advanced omnibar

浏览器自带的快捷键指南

47 Keyboard Shortcuts That Work in All Web Browsers (howtog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