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君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浏览器内完成的。 一方面,互联网上有用的信息如此之多,要靠浏览器获取;另一方面,各种 Web App(海外为主) 已经覆盖了各种用途的生产力,浏览器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工作平台。
我有时甚至觉得,对于很多知识工作者,一台电脑只要配备一个「现代浏览器」(Chromium 内核)应该就能胜任大多数任务了。 这可能也是国外 ChromeOS 系列设备还有一点市占率的原因吧。
然而,使用浏览器工作的一个显著问题是,网页开多了后,会出现组织杂乱的情况。 这时要再开一个新的Tab的话,感觉就会更乱了;回头去整理Tab吧,似乎又不是当下能做的,最好是有空的时候慢慢筛选整理,保留下有用的网页,其中一些还要网页永久收藏。

浏览器自带的「收藏夹」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情况。 不过即使「收藏夹」,特别是基于「文件夹」结构的收藏夹,也会出现组织杂乱的问题。 当我们书签数量达到 50+ 的时候,书签的组织形式 就很可能需要引入新的机制。
「收藏夹」中的书签数量之所以会变得庞大,不单单是因为我们需要记下一些有用的网页。需要永久(长期)保存的网页资料,我觉得一般都可以转入笔记或其它文件归档保存。在火箭君这里,「收藏夹」保留的是:
- 一些网页入口(比如:Unsplash 查询的入口)
- 一个工作场景下的N个网页组合,需要被同时打开(比如:Google Docs/TheVerge/A16Z/…… )
- 也可能是一份「待读清单」
因此我发现,一个好用的书签工具,其实不单单是「收藏」,更像是浏览器中的工作场景管理工具。
今天我就要介绍一款自己正在使用的高效书签工具,Toby。
Toby 登场

保存恢复「上下文」
「上下文」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指字面上的「上文」和「下文」。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
我这里所谓的工作「上下文」(context),一个比较浅层的解释是:我们工作中环境和背景相关的那些因素。 具体来说,比如基于浏览器的工作环境中,哪些网页Tab正被打开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上下文」。 当然,我们如果开了很多桌面程序,那么这些应用程序的打开状态和运行时信息,也构成了一种「上下文」。
回到我们的 Toby 来看,当我们要 切换一个工作场景时, 可以将此时的 浏览器网页 Tab 状态,快速保存下来,等到下次再来工作时(例如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能快速恢复出「工作场景」来。
在 Toby 中,这个网页 Tab 的组合,被称之为 Session,我们可以用 Toby 一键 【Save Seesion】。

Seesion 会被保存在一个 Collection 中。 Collection 相当于一个书签文件夹,以后我们可以一键恢复 Seesion,也能慢慢整理归类。

细致的书签分类管理
如果说,只是批量保存书签,那么 Toby 和 浏览器自身的「收藏夹」功能也不过接近而已。 Toby 对于 保存到 Collection 的书签可以进行更细致的管理。 整体思路和浏览器的树状结构截然不同。
Toby采用的是有限层级,我们无法创建无限深度的子文件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多个 Collection,每个Collection可以保有多个书签,多个Collection 又可以组成 分组,多个分组可以形成 Workspace。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Toby 对网页标签的跨分组拖放和排序都已经实现,而且可以按多种视图展现书签排列。多个 Collection 的书签可以进行合并和导出。
比较惊喜的是,Collection对 星标,和 tags 也提供了支持,对于分组分类来说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手段。多少弥补了些不能无限生成子文件夹带来的潜在分类问题。
协同分享「上下文」
Toby 不仅在组织分类书签上下了番功夫,而且可以让我们和团队成员一起管理和使用书签。 刚才上文所说的 Workspace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团队,或者一大类工作的场景,可以将其中的分组和 Collection 按照一定的权限 给其他小伙伴一起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就间接实现了 工作「上下文」的分享。例如:
- 分享给同事 正在协同处理的 调研参考资料
- 给团队成员共用的 Web App 工具组合
实际上,说到协作,单单共享 网页书签,还是远远不够的,Toby 可以 共享一些 简易 Notes (像便利贴)混合在 Collection中。不过这个 Note 功能真的只适合简易的临时用途,不用太当真。 我相信大家的协作沟通,一定会发生在其它工具里面(Slack,飞书,微信,钉钉,邮件……)。 这就不是 Toby 能力范围所在了。
一些遗憾
- Toby 会将我们浏览器的「新标签页」作为书签管理页,我一开始有些不能适应。貌似 Toby 也提供了一种轻量版本(TobyMini)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 Toby的高级功能(例如:共享书签)需要注册账户才能用,虽然目前是注册是免费的,不过这个趋势像是要奔着订阅而去的样子。 我只希望个人使用免费就好。
- Toby 更多在分组管理上下了功夫,但在 Tab的快速唤起,高级搜索,URL功能绑定 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点我觉得,因人而异,每个人有自己的工作习惯,也有不同的个人偏好,需求肯定也不一样。
最后
Toby 是一款理想的网页书签工具,如果我们主要的工作流基于浏览器的话,那么Toby 也是一款不错的工作「上下文」管理器。
大家如果对 Toby 感兴趣可以免费一试。 其实,类似的书签工具,我这里也发现了不少,各有侧重,如果大家喜欢这类的工具,以后可以陆续介绍。
Toby 官网
